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“课眼”_论文
不 例外 . 学 生 的 情况 是 课 堂 教学 的思 考 点 , 有 什 么 样 的学生 , 教 师 就 应 该 针 对 学 生 的 情 况 设 置 什 么 样 的 “ 课 眼” . 黼 ◇ 江苏 李 跃庭 例如在 教授 “ 任 意角 三角 函数 ” 时, 授 课 教 师按 照 原 来 的构思 , 精 心设 计 了课 堂 教学 的 环 节. 首 先 让 学 生 明 白锐 角三 角 函数 的概念 , 然 后 以“ 坐 标 系” 作 为切 入点 , 引导 学 生 思 考 : “ 在 坐标 系下 , 如 何 解 决 一 个 任 意角 的三 角 函数 ? ” 看 似 这 一 切 都 很 圆满 . 可是 , 在 上 课之 初 , 学 生 在三 角 函数 概 念 的学 习上 花 了很 多 的 功 对于 “ 课 眼” 这个词语 的理解 , 有 人 认 为 它 是 主 题, 是 一 种策 略 , 最 能体 现文 章 内涵 , 最 能彰 显 课 堂个 性. 实 际上 , 高 中数 学课 堂 的“ 课 眼” 往往 不 那 么 明显 , 容易 被人 忽视 . 但仔 细探 究 , 它 又 显 而易 见 , 因为 它 既 是数 学课 堂教 学 目标 的关 注 点 、 师 生 探 求新 知 的关 键 点; 又是 课堂 教 学 的切 入 点 , 更 是 掀 起 课 堂 高 潮 的 推 进点 . 文有中心, 课有 “ 课 眼” . 紧扣“ 课 眼” , 就 抓 住 了 新课 学 习 的“ 地 图” . 1 “ 课 眼” 的 特 征 夫, 效 果还 是不 好 , 没有彻 底 明 白计 算 方 法 、 定 义 域等 相关 知识 点. 可想而知, 这 给 后 面 的教 学 带 来 了灾 难 性 的后果 . 从 以上案 例可 知 , 学 情是 我 们 “ 课眼” 设 置 的思考 点, 虽然上 文 中 的教 师也 抓住 了“ 任 意三 角 函数 ” 的关 键要 求 : 让 学 生建立 起计 算 一个 任 意 角 的三 角 函数 与 其终 边上 点 的坐标 之 间的关 系 , 并 在 此 基础 上 初 步 建 立任 意角 三 角 函数 概 念 的 意义 . 但 结果 事 倍 功 半 . 因 而“ 课 眼” 的设 置一 定要 “ 承上” , 与学 生 的原 有 基 础相 切合 , 又要 “ 启 下” , 善 于 在 课 堂 教 学 中根 据 学 情 而 更改 . 2 ) 以 目标 作 为 切 入 点 1 )普 遍 性 所有 的课 堂 教 学 中 , 都有 一 个 关 键 点 贯 穿 始 终 , 习题课 以知识 的有 效运用 为 课 眼 , 阅读 课 以知 识 的提 炼 为课 眼 , 新 课 以新 知 的 灵 活 掌握 为 课 眼 , 复 习课 以 知识 的整 理 为课 眼. 各科、 各 种 类 型 的课 堂 教 学 因 为 有 了课 眼而变 得直 接 明了 , 掌握起 来事 半功倍 . 2 )统 领 性 教学 目标 是 指 教 学 活 动 实 施 的方 向 和 预期 达成 的结 果 , 是 一 切 教 学 活 动 的 出发 点 和 最 终 归 宿 . 课 眼 的设 置就要 围绕 本 节 课 的 目标 , 把 目标 作 为 切 人 点 , 一 对 于课 堂教 学 , 讲授者要站在 一定的高度, 统 领 全课 , 以一 点作 为 突破 口, 达 到 纲举 目张 的效果 , 而不 是 局 限 于 对 教 学 设 计 的精 雕 细 琢. 课 堂 围 绕 课 眼 展 切 教 学 活 动 由此 扩 展 下 去 , 教 师 要 创 造 性 地 设 置 “ 活” 课 眼. 课 眼 和 目标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, 课 眼 是 课 堂 的 中心 点, 而 目标 是课 堂 的达成 点. 抓住“ 目标” 设置“ 课眼” , 开, 可 以做到 目标 明确 , 过程 详实 , 结果 满意 . 3 ) 高 效 性 一 就抓 住 了课 堂 教学 的“ 纲” , 纲 举才 能 目张. 堂课 ,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有 时 间 限制 , 只 有 让 课 眼 例如在 教授 “ 等 比数 列 的前 n项 和公 式 ” 时, 本节 课 的 目标 是理 解 并 掌 握 等 比数 列 的前 项 和公 式 及 贯穿并 且 渗透 于课 堂教学 的各 个环 节 , 使 课 堂设 计 的 每 一 个 环 节 都 与课 眼 相 呼 应 , 时 刻 抓 住 学 生 的 注 意 点, 才使 教 师上 的课 更加 轻松 , 目标 性 更 强 , 教学 设 计 更 优化 , 最终 使课 堂 达到 高效性 . 4 )差 异 性 其 推 导方法 , 并 熟练 掌握 运 用公 式 求 和. 为此 , 可 以展 开 以下 几个 环节 教 学 : 首 先 推 导 S:1 +2 +2 。 + … + 2 。 的公 式 ; 其 次 推导 等 比数 列 前 项 和 的公 式 ; 然 后 用 上 面的公 式 求 本 章 开 始 提 出 的求 麦 粒 总 质 量 的 问 题. 那 么究 竟 如 何 设 置 “ 课 眼” 呢?根 据 本 课 目标 “ 熟 练 掌握 并运 用 公 式 求 和 ” 可知 , 熟 练 运 用 公 式 才 是 本 节 课堂 教学 的重 中之 重 , 这 有 利 于 解 开一 开 始 存 于学 生 脑 中的悬 念 , 并 能解 决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, 因 不 同 的教师 , 由于个性 、 学 识 的不 同 , 导致 了设 置 的“ 课 眼” 也 不尽 相 同 , 这样 就 导 致 了相 同的 教学 内容 孕育 出不 同的课 眼 , 也 正 因为 这 种差 异